反思同情心


很多人都覺得同情心比較正面, 我也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同情心的人. 但比較過以下的例子後, 我認為同情心與欲望同等...

這裡有兩個例子. 1) 肚子餓了, 我光顧路邊小販購買了一些食物. 2) 很同情那個路邊小販, 我光顧他買了一些食物.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 一個滿足了生理, 另一個滿足了心理, 兩者同樣是滿足了天然的需求. 需求必須被滿足, 所以滿足需求的行為都是利己行為. 因肚餓而購買食物, 能讓自己吃飽, 這很明顯是利己行為.

如果不是因為肚餓而購買食物, 似乎只有那個小販得益, 是一種利他行為. 但看深一層, 自己享受了滿足同情心而得到的快樂. 由此可見, 出於同情心而做出的行為, 與為了吃飽而做出的行為, 本質上都是利己行為.

然而, 同情心是一種心理欲望, 而不是生理需要. 為解決肚餓而購買食物, 直接支持了兩個生命的延續, 意義很明確. 而除非在理想狀況下, 既能滿足同情心的欲望, 又能滿足吃的需要, 否則, 出於同情心而購買食物, 很可能造成浪費. 可以推論, 出於同情心所做的行為越多, 引起的浪費也會越多. 這個推論可以引申到其他人際關係.

同情心存在的意義有點模糊. 因為, 同情心也會引發損害別人的行為, 例如光顧無牌小販, 會損害自己或其他人. 有時候, 同情心還會與其他欲望混合, 使人難以分清楚行為的出發點.

對執著於同情心的人來說, 放下同情心會有如釋重負的感覺...


2006/10/07 10:24 PM



也許, 同情別人只是自己的一種投射, 實際上是同情自己. 就像感同身受的意思一樣, 看到別人受傷, 自己就覺得痛, 我們憐惜的是自己.

同情心可能是社群動物共有的情感. 我們人類應該更多基於理性的行動, 發展同理心, 以理解作為關心和尊重的基礎. 這樣或許可以讓社會更加和諧.

2025/04/08 21:0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