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本來只有一個"點",這個點包含著"邏輯"。宇宙初開,分解成基本法則--"邏輯",概念--"有",以及資源--"點"。基本法則規定,概念與資源能結合產生新事物。例如,用瓶子裝水,這個概念與水資源結合,可以產生"瓶裝水"。因此,概念"有"與資源"點"結合,產生了"有點"事物。這個事物是宇宙在下一刻的新資源。
"有點"事物消耗掉"點"資源,使"點"消失。於是,宇宙便產生了"無"這個概念。但由於缺乏"點"資源,"無"這個概念不能產生"無點"事物,而只能與"有點"資源結合,產生新事物"無有點"。
此時,宇宙有兩種事物: "有點"和"無有點",它們都是宇宙的新資源。"無有點"事物帶著"無"與"有"兩個互相衝突的概念,因而帶有矛盾屬性。這種內在衝突讓宇宙延遲產生新概念。
"有點"事物持續讓"有"這個概念出現。"有"既能與"有點"資源結合,產生"有點"事物,亦能與"無有點"資源結合,產生新的"無有點"事物,("有"+"無有點"="無有點")。
終於,宇宙從"無有點"事物產生了"無有"概念。這個概念亦帶有矛盾屬性,是一個複雜的矛盾概念。它的內在衝突也讓宇宙延遲產生新事物。
"無有"這個矛盾概念,與"有點"或"無有點"資源結合,繼續產生"無有點"事物,("無有"+("有點"或"無有點")="無有點")。
最後,"有點"與"無有點"事物達到了一個動態平衡。產生了"有點無有點"這個更為複雜的矛盾事物,是這個平衡狀態的標誌。
如果沒有生命的介入,宇宙將會到達終極的混亂狀態。生命的出現,為這個漫長的演化過程增添了希望和可能性。
2007/03/03
<矛盾的上帝>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