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與苦難


每逢發生災難, 就會經常聽到一個名詞, "菩薩". 印象中有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 也有誓渡地獄眾生的地藏菩薩. 隱約知道"菩薩"的意思是"覺有情", 不過一直都沒有考究這個詞的來歷.

前些時候, 在別人網誌看到關於"菩薩"的定義, 是這樣的: "何為菩薩?  "菩"意為覺, "薩"意為性, 人能覺悟本性, 這個"人"即是菩薩."

當時我想, 這個定義很好理解, 自己在文章中也曾經用過"菩薩"這個詞, 但似乎用得不對.

然後又在該網誌看到另一篇轉貼的文章. 作者說, 這次四川地震中的死難者是大菩薩, 是代表我們去受苦受難的. 我認為這樣說有不妥當之處. 在一些嚴肅的話題上, 對一些重要的名詞有不一致的解釋, 很多時候都會反映出一些思想問題.

每個名稱都有它代表的意思, 如果一個名稱可以隨意解釋, 的確可以令人無可執著, 但這時文字也可以引起災難. 把任何人都說成菩薩, 那麼"菩薩"一詞就會失去原有的意義, 與"菩薩"有關的其他概念就會變得模糊不清, 後人也要花費更多時間去搞清楚, 甚至無法搞清楚, 這樣也只好把這些名詞荒廢了.

我們看到天上有一朵雲, 就告訴別人看到雲, 這樣很簡單. 如果看到馬又告訴別人看到雲, 就把事情弄得很複雜了. 對事物的命名, 是代表了我們看世界的某個觀點或角度, 我們可以從不同觀點角度看世界, 但最好不要把這些觀點角度混淆, 這樣才容易看到真善美.

語言文字是溝通的工具, 也是思考的工具, 拋開了語言文字, 我們根本沒有道理可說. 名稱也是人們看世界的一個約定, 沒有這些約定, 我們根本不知道別人看到甚麼. 如果有人呼叫地震, 我們領會成心震, 那麼就容易遭殃了.

既然文字是一種社會約定, 約定好之後就不應擅自毀約. 在生活事務上我們也不會鼓勵毀約, 甚至會譴責這種行為. 所以, 在一些更嚴肅的事情上, 我們應該更嚴謹地使用語言文字.

我理解菩薩是自願救苦救難的, 也就是自願受苦受難, 現在卻把非自願的受難者也稱為菩薩, 這樣會搞亂了一些基本概念, 因為自願和非自願的差別太大了. 原先約定"覺悟本性"的人是菩薩, 現在卻把未覺悟本性的人也稱為菩薩, 除了違反原先的約定, 前後也很不一致.

"白衣天使"是護士的別名, 孩子是媽媽的"心肝寶貝", 這些稱呼觀點角度相近, 也不會引起概念上的衝突, 和稱呼死難者為大菩薩, 情況很不一樣, 我們不應把這兩種情況混淆.

也很難接受把地震這種災難, 說成是人的共同造業, 更難接受把天災的受難者說成贖罪的代表, 這種對苦難的解說, 不但難以令人信服, 還讓人感覺到對人的愚弄和不尊重. 那些受難者不幸受到苦難, 而我們只不過是僥倖躲過了災劫. 把受難者稱為菩薩, 說受難者拯救了我們, 除了是一種顛倒的說法, 也說明了還沒省悟.

地震不是因為人類破壞環境而引起的, 當這種災難降臨, 我們根本沒有任何救星, 能夠做的只有躲避和自救. 面對這種人類的共同大災難, 除了伸出援手, 我們最需要的是科學理性的思考, 而不是把精神寄託於虛無的說教.

看著那些不幸的人受盡苦難, 本該覺悟到演變的必然性, 就算生命沒有誕生, 地球也會經歷生老病死. 只不過人類是感情動物, 對這種演變感受到痛苦而已. 面對這種苦難而說因果報應, 會令糊塗的人更加糊塗, 我們怎可寄望, 一個糊塗的人不做惡事?

如果把"菩薩"變成一個尊稱, 好像問題不大. 不過, 把所有人都稱為"菩薩", 就如把所有女人都稱為"美女"那樣, 說明心中沒有真正的菩薩, 又或者是一種虛偽不誠實的表現.


2008/05/22 10:45 AM



有什麼得罪Shirlun 的地方,請多多包涵哦。其實這樣的討論方式,可以激發更多的思考,更多辯證法的推理、思考邏輯,是一種哲學辯證思維:)

05/22/2008 06:49:18 PM (Y)


誠意的討論應該不會得罪人,不過有時思考問題會令人心煩,控制不好思維就會亂.所以我其實不太喜歡討論,因為心力的支出也會令人不舒服.但看到一些自己覺得有問題的言論,又忍不住多口說幾句:)

05/22/2008 07:09:50 PM


對啊,思考問題令人很心煩,還是聽聽歌好過:)

05/22/2008 08:24:08 PM (Y)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