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友誼》(二)


我們都是獨立的心靈個體, 人與人之間必定存在一些距離, 而好朋友的心靈最為接近. 我們的心靈也在不斷地變化, 要維繫友情不必強調保持距離, 反而要盡力去消除隔膜. 好朋友都是由好感開始, 大家因為有好感而打開心窗, 迎接對方的探訪, 在同感的印證中得到歡欣和鼓舞, 而彼此的差異就成了樂趣的來源...

友誼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上, 好朋友能夠協調而不傷害對方, 他們之間幾乎沒有事情需要彼此寬容. 所以, 真正的好朋友不會有反目這回事, 會反目的只是一時一事的夥伴.

人與人不容易做到心心相印, 那是近乎一種理想. 可是如果沒有大同, 每一個人都只能是一個孤獨者, 差異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樂趣了. 結交是一個"了解-求同-理解"的過程, 能夠理解對方, 彼此才會成為朋友, 所以理解是朋友間必修的功課. 深度的了解促成了全面的理解, 彼此得以變成好朋友, 因此好朋友對一時的誤解又會寬宏大量.

不適合把朋友比作衣服. 衣服是一件死物, 用久了自然會變得殘舊. 不捨得丟棄舊衣服, 只因習慣了它的質地或顏色, 無論對舊衣服多麼留戀, 始終都會穿上新衣服的. 人卻會成長, 從初相識到了解加深, 慢慢就變成了老朋友, 但這個"老"並不意味著"舊". 自己的年齡會增長, 朋友也如是, 而且大家的思想還會不斷地豐富. 老朋友會多一些相似, 始終是一起探索世界的理想伙伴.

可以把好朋友看成是親人. 能夠互相產生好感, 已經說明彼此有一種親和力, 而這種親和力有時甚至連血緣中的親人都沒有. 可以把親人看成是天然的朋友, 但我覺得, 沒有血緣關係而能成為好朋友更加可貴.

無論是同性還是異性, 好朋友都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寶藏. 同性朋友相處, 愉悅會來自那種特別的融洽, 而異性朋友相處, 彼此的差異又會帶來更多的情趣.

愛情是一種特別的友情, 雖然增加了相互佔有的程度, 但能夠在短時間內達成深入的了解. 所以只要經常對佔有欲有所警覺, 愛情就是更加牢固的友情. 不過那些缺乏好朋友內涵的"愛情", 當然比不上友情了...


2008/07/18 06:33 PM



好感可以從外表的觀感或內心的交流而來,我覺得不容易去營造,因為所有營造最終都會反映出自己的心思和美感.

也許交友方式與性格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有些人可以從書本得到理論上的支持,而有些只會從書本學得虛偽.我比較同意Z先生的看法,當大部份人都從書本去學交友,友情就會變得很功利.

 09/19/2008 02:18:33 PM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