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修我修(22) 區分愛與執著


每個人都要面對一個大問題,要明確地區分愛與執著。這兩者看起來差不多,但並不相同,甚至好像相反。執著隱藏了恨的事實,而顯示出愛的假像。很多人心中都有執著:依賴一個人,或離不開一個人,這種執著很容易被人當成愛。然而,滿足於一種虛假的愛,而不去尋找真實的愛,我們就會自己變成執著的受害者。執著用獨佔心來毒害愛心,這種心理毒性帶來很大的損害。

獨佔心源於執著。也許憎恨比獨佔還好一些,起碼它在某程度上幫助我們放手。恨是愛的反面,也有變成愛的一天,但獨佔心永遠不會變成愛。相反,唯有放下獨佔心才能讓真愛出現。為甚麼執著看上去像愛呢?它們之間那些微妙的區別在哪裡?

去愛意味著去與別人融合,這是一種消失的感覺,就像跌入一個無底的深淵。愛就是不停地往下掉,沒有終點。去愛,意味著別人已經和自己同等重要,以致在愛中能夠失去自己。即使把重心偏移自己一點點,那麼愛就會變成一種手段,是利用和剝削別人,是把自己的滿足和快樂,建立在別人可能的痛苦之上。

執著只是去抓緊自己,而不是放下自己,這時候自己最重要。因此,我們也會抓緊別人,希望從獲得別人的所有好處。執著將別人束縛在我們的周圍,卻希望自己自由行動。在心理上,彼此並不是一個整體,"你"和"我"分得非常清楚。

真愛以融合為目的,融合與死亡相似,這就是人們害怕愛的原因。或許會談論愛,或許會歌頌愛,但在內心深處卻害怕愛,因此不曾真正愛過。那些愛情詩篇和讚歌,都只是一些麻醉品,讓人歌頌愛而不是去愛,讓人不去愛而感覺正在愛。可見,愛就是一種如此深的需要,以致沒有愛就像無法生活一樣。沒有真實的愛,我們就需要將執著當成愛的替代品。

替代品當然是假的,但至少能在一段時間內,給人一種處在愛中的感覺。即使是假的愛也是一種享受,只不過遲早會發現是假的。愛意味著融合,但執著只是去獨佔。相愛意味著雙方已經無分彼此,是如此信賴以致都能把自我放下。而執著只是希望別人放棄自己,成就我們的獨佔心。

人們說愛是盲目的,真是這樣!但不是愛人的眼睛瞎了,而是當兩個自我都被冷落一邊時,從其他人的角度看就是盲目的。這種放下自我也是一種瘋狂的狀態,所以人們也說愛是瘋狂的。在愛中我們已經不以自己為本位,充份信賴彼此以致不需要去考量。懷疑是顧慮的基礎,而充份的信賴令人不再懷疑,顧慮就停下來了。如果不用顧慮,心中又怎會有自我的位置? 懷疑或不信賴才需要它。

因此,愛是信賴和共享,是虛假自我的消亡。兩個生命的核心向著對方移動,逐漸合為一個生命存在的重點。這是如此平衡和美好,以致不會產生絲毫的懷疑。當我們能夠去感受這種愛,就會洞見: 在這種全然的信賴中,隱含著極大的幸福,而且,沒有甚麼事物可以和它比美了。

愛有如此高的價值,以致假貨出現,我們的欲望用執著製造出一種假愛。真愛在說:與對方分享。執著卻說:獨佔對方就好。真愛在說:彼此融合。執著卻說:征服對方。真愛分享自己的一切,而執著卻要對方成為我們的一部份,要剝奪對方的自由,讓對方成為我們的影子。真愛幫助對方獲得新生命,而執著卻讓對方枯萎,剝奪對方生命的活力。因此,那些所謂的情人總是互相扼殺,因為他們以"執著"這種心理毒素,來餵養彼此。

可見,虛假的愛就是互相扼殺,不然世界怎會仍然有那麼多醜陋的事情?世上有這麼多說自己在愛的人---丈夫愛著妻子,妻子愛著丈夫,父母愛著孩子,孩子愛著父母,朋友愛著朋友---每個人都說在愛,但為甚麼還有這麼多的失落和痛苦?

人們在這方面出了很大的差錯,正是在根基部分出錯。其實所說的那些都不是愛,否則不會再有恐懼。愛得越多恐懼就越少,完全愛著的時候恐懼就消失了。如果執著於獨佔,恐懼就會不斷增多。因為在希望獨佔的時候,總是會害怕別人離開的,懷疑總是揮之不去。

當堵塞了所有的可能,生命就陳腐了,所有事情都變得枯燥無味,並且毫無意義。一種單調和厭倦出現了,而這種情況越嚴重,就會越執著於獨佔。當生命衰落時,當愛消失時,當某些東西正從手中滑落時,我們就會變得更執著。我們也會變得更具自我保護,製造更多的牆,更多的監獄,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越禁閉生命活力就越少,就會更害怕有些不好的事情快要發生。而愛確實在消失,所以又要製造出更堅固的監獄,那麼愛也會消失得更快。有許多細微的東西在共同起作用,例如不停地嫉妒,或把對方當成物件。因為物件只會服從不會反抗,比人更容易獨佔。

當愛別人變成一種挫折,其實是因為假愛才會變成挫折,於是漸漸愛上物件或動物:貓狗、汽車或房子。愛動物或物件總會更容易些,一條狗總比人更忠心,也不擔心它會離開。人會離開而且無法挽留,當別人離開,我們整個自我都像崩潰了,感到受極大的傷害。為免受傷而要盡早囚禁對方,好讓對方變得像動物或物件那樣。

不過這又是痛苦的來源:一個人被獨佔就成了物件,但相愛卻需要兩個活人。物件可以被獨佔但不會有回應,可以擁抱汽車,但汽車卻不可能回抱。可以親吻汽車,但卻無法得到汽車的吻。

人們就是這樣痛苦,一旦獨佔就是在扼殺。在獨佔成功的那一刻,也是整個榮耀喪失的一刻;現在已經得不到回應,因為對方要在自由中才能回應。不允許自由,只因為不是真的愛著。獨佔是不可能的、虛假的,而愛的本質是一種真實,所以真愛絕不是去獨佔。

如果真正愛著,我們就不會去建造一條地道,將芬芳侷限在自己與愛人之間。愛是這樣的現象:在它發生時會不斷超越彼此,一直擴展,就像湖中的漣漪一樣。

向湖中投一塊石,它必定會落在一點,然後波紋擴大。真正相愛,就是落入一個特定的點上,有一個特定的人。但這只是開始而不是結束,愛會不斷地擴大,以致整個世界都會跟著受惠。在石頭落下的地方有一個中心,漣漪從那裡泛起。雖然有一個相愛的中心,但愛不可能就停在那裡,因為它在不斷成長,沒有人能夠把它封閉。所以,愛人只是一道門。執著是去將門緊閉,而愛是將門打開,讓周圍都感受到它的芬芳。

愛著一個人就會在那裡找到神性,所以相愛顯示出兩個人的神性。而一旦找到了,那麼所有東西都帶著神性:樹有神性,雲有神性,乞丐有神性,每個人都帶有神性。如果真愛已經發生,我們已經看見了彼此神聖的本來面目,那麼,每個地方都是神聖的地方了。

在真正愛著的時候,不會擔心自己的香氣會飄向別人,也不會擔心愛人的香氣會飄向別人,我們會為此而感到快樂的,整個世界都因我們相愛而得到了更多的祝福。如果因擔心而試圖封閉那些香氣,就會出現獨佔心而扼殺愛。不要試圖獨佔,而要讓愛成長為一種大愛並惠及每個人。只有那時我們才是真正的擁有,因為只有當整個世界都充滿愛,我們才能完全擁有愛。

這正是問題的重點:如果愛是限制,那就像把樹栽種在盆子裡那樣。不僅它的根會壞死,整棵樹都會被毀掉。樹必須上下伸展,它的花會給很多人芬芳,它的枝葉會給很多人蔭涼,也有很多人會享受到它的果實。愛之樹不斷成長,但它始終扎根在我們心裡。

愛可能是最偉大的樹:它能向天空無限伸展,不受限制、不受封閉。愛的自然屬性就是無限的,無法被執著所替代。而我們的欲望卻是這樣的東西:想佔有一切,也唯有不斷地去佔有,它才能繼續存在。可想而知,欲望是一個巨大的障礙,它會使人蒙蔽,永遠都不知道自己真實的需要。


2009/09/09 04:44 PM

2022/07/12 R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