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我個性


天生的特質加上環境的薰陶, 造就了無數獨特的個體. 天生的特質是真我個性, 環境的薰陶培養出自我與品格.

也許每個人都曾經覺得孤單, 這種感覺源於真我被自我所遮蔽. 把時間消磨於一些事情上, 可以暫時忽略那些感覺, 投身到事業中, 用成就感取代孤獨感, 以眾多輕微的認同來代替深深的認同, 也許能令人暫時忘記寂寞. 

可是, 這些過程也令自我更加強大, 漸漸就埋沒了真我個性. 自我像盔甲又像面具, 有著堅強和軟弱兩重特性. 在寂寞中不吭一聲, 默默地忍受著那種煎熬, 這是堅強的一面. 而防止別人看到自己的孤獨, 這是軟弱. 自我就是帶著恐懼去忍受痛苦. 久而久之, 人就把自我當成了真我, 對真正的自己反而變得陌生了.

真我與生俱來, 自我只是一種教養. 對人有慈悲心是真我, 被教導要照顧別人的感受, 這是教養. 

真我能夠貼近環境, 自我只能對環境作出猜測; 真我是清純的理智, 自我只是堆積起來的習慣; 真我無所擔心, 自我與害怕如影隨形; 真我是環境的一份子, 自我要保持一種身份, 因而經常與環境對立.

當自我與真我產生衝突, 內心就會痛苦. 唯有看見真我, 才能發現這些內在的矛盾, 假如找不到痛苦的根源, 就只好像那首"問我"的歌詞那樣, 把"我係我"當成了標準答案.

內心的痛苦驅使人去尋找解決方法. 進入了喧鬧的環境, 內心在襯托下寂寞有加; 營營役役, 身心的疲累更使人覺得無助; 埋首於哲理思辯, 一連串無解的問題讓人感到無聊; 而進入到信仰之中, 體會的很可能是"永恆的孤獨".

放下自我, 讓真我自然地顯現, 也許是解除內心衝突的唯一途徑. 也唯有不用擔心受傷, 才不需要自我的盔甲和面具, 才能讓真我完整地呈現出來. 真我代表喜好和興趣, 永遠都不會丟失. 所以, 最需要的不是去保存, 而是讓它顯現.

看清自己, 能減少與環境的衝突, 也能發現真情趣. 放下自我, 真我就有了融合的機會. 那些從小接受的教養, 我們就把它留作紀念.


2010/04/24 10:08 PM



真我必須由意識去保護.

2022/10/11 11:41 AM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