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到納蘭容若這首"浪淘沙":
紅影濕幽窗,
瘦盡春光.
雨餘花外卻斜陽.
誰見薄衫低髻子,
抱膝思量.
莫道不淒涼,
早近持觴.
暗思何事斷人腸.
曾是向他春夢裡,
瞥遇迴廊.
最後那句的詞意, 好像和前面不太接合, 也很難理解. 搜尋了一番, 發現這首詞起碼有兩個版本, 有"雨餘花外卻斜陽", 也有"還惹思量", 以及"曾是他鄉春夢裡". 有些譯文和解釋也不是很清楚, 說納蘭在寫自己的心事, 也有說納蘭最後那句寫得很委婉.
原詞上片似乎是寫自己所見, 下片一二句銜接上片寫自己所思. 最難解的是末句, 很難接合"暗思何事斷人腸", 而且用字有點奇怪.
傳抄詩詞有時會搞錯一些字, 尤其口耳相傳, 一些近音字更容易聽錯. 看過納蘭幾首詞, 感覺他不會寫得那樣難懂. 想像中納蘭是個善感的人, 也是個練武之人, 應該有點爽直.
也許納蘭要寫的事情很簡單, 這首詞會不會是這樣的呢?
紅影濕幽窗,
透盡春光.
雨餘花外更斜陽.
誰見薄衫低髻子,
抱膝思量.
莫道不淒涼,
走近持觴.
暗思何事斷人腸.
曾試想她春夢裏,
瞥遇歸郎.
2011/03/30 07:09 PM
看來我這首詞也易讀.
<寫給石>
04/02/2011 09:54:52 AM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