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常常引起痛苦。當我們覺察到這個現象,就不會將引起痛苦的責任推到別人身上。推卸責任會製造更多幻覺,這樣又會使我們更難認識真實。
如果感覺到存在某些事物,但情緒仍然平靜,那麼我們沒有太多投射或想像。然而,如果我們被某些事物所感動,那麼往往就帶有大量的投射或想像。看電影的時候,如果只是感覺到屏幕上的映像,那沒有投射。如果被劇情感動得淚流滿面,那肯定是投射了。
在路上遇到一隻狗,如果只是知道它存在,與它保持距離,那不是投射。但如果對狗隻非常恐慌,通常都反映自己內心的一些陰暗面。例如覺得自己身上有一種怪味,會吸引狗隻的注意。
只要我們多留意,就能分辨哪些是客觀的認知,哪些是主觀的投射。認知是我們對真實世界的掌握,而投射則是我們對世界的設想。可想而知,兩者的差異十分巨大。即使是正面的投射,也會讓我們看不見真實而發生危險。
上面提到的陰暗面,其實是自己拒絕接受的內在特質。越不能接受,我們就越要隱藏,因此投射也會越多。當投射太多,我們就只能看到從自己的陰暗面反映出來的幻象,而不是世界的真實。我們的內心越陰暗,世界也會越陰暗。
要看到世界的真實,我們首先要接受自己,讓自己處於平靜的狀態。不受自我投射的影響,才能準確地解釋感官所傳遞的信息。
看到一朵花,不要以想像作出任何評斷,只是觀察它。尤其不要聯想以前的經歷。因為一旦聯想,我們眼前的花朵就會失去原本的色彩。掌握了眼前的真實,再運用我們的想像力,那麼,我們的未來就會更多姿多彩。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