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一些夢境,我們能夠了解自己壓抑了甚麼需要。夢就是那些需要的代言者。夢境也是一種隱喻,暗示著某些需要將會變成我們的欲望。
生命有各種需要,這些需要會構成各種體驗。因此,能滿足需要是人生的美事和快事。晚上能睡得安穩,也是由於需要已被滿足。我們處於放鬆的狀態,而不是處於一種欲求的緊張之中。如果需要安全感,我們會產生恐懼,壓抑恐懼晚上就會發惡夢。
放鬆會有一種愉快的情緒,而緊張是一種焦慮。這種負面情緒會將我們的需要放大和深刻,慢慢就形成欲望。
夢想就是大腦對欲望的美化。它只是將欲望描繪成一個宏偉的藍圖,將無能力描述成以後有能力,將不足說成以後能夠滿足而已。
欲望不僅是一個持續的狀態。它不僅不美好,甚至還會變得醜惡。因為它扭曲了需要,讓我們一直奔波在虛幻的世界中,而忽略了真實。然而,離開了真實,我們決不會有善意,因為善意時對應真實的。此外,即使感到美,也只會是一種淒美,因為我們陷在虛幻而無法離開。
要活在真實之中,而不是夢想之中,我們就必須及時滿足自己的需要。滿足對營養的需要,才不至於晚上做吃美食的夢。滿足對愛的需要,才不至於產生夢中情人。滿足自己心靈的真正需要,而不是本能和習慣,我們才能杜絕暴飲暴食,以及濫情與縱欲。
滿足生命的需要,就是讓每一刻都活得完滿。沒有在頭腦裡累積未完成的事情,就能為下一刻做好準備。帶著一個清新的頭腦,我們就能每一刻都獲得成長,從而活得完滿。
對未來有信心,我們就不會焦慮,這樣夢想也會消失。我們會發現,越能輕鬆地活著,就會越少從睡夢中醒來。睡眠越深沉,白天的精神也會越充沛,人也越清醒越有警覺性。
因此,要盡量讓事情閉環,不要卡在頭腦裡。做事之前先思考其合理性。如果對生命有益,而且力所能及,就是應該去做的事情,我們就應該專心一意地去做,盡情投入並完成它。
當我們完成了事情,擺脫了欲望,只剩下能夠被滿足的需要,就是活在一個真實且美好的世界裡。能夠這樣活著,我們也不再需要夢想。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