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通過五官去感覺世界,然後通過大腦去知道世界,因此這種知道必然出現偏差。人在世上,所知道的真實還不是真相,有時甚至離真相很遠。
我們可以追求真相,但無法知道真相,因此真實就成為我們活得穩妥的根基。真實與否不是我們個人的認定,而是多數人的認定。不是個人的主觀認定,而是多數人的客觀認定。雖然多數人不一定絕對正確,但在生活層面上,多數人就是正確的代表。多數人錯,而少數人對的情況很少出現。因此,客觀就是一個真實世界模型。
要活得真實,我們首先要摒棄主觀。尤其要摒棄證據不足的認定,更多了解別人的看法和想法。其次,我們要摒棄脫離現實的想象,代之以合情和合理的歸納。看到一朵花感覺很美,我們還要知道為甚麼自己會覺得美,還要了解別人的感受。也許我們會寫出讚美花朵的詩句,但還要理解其他人的表達,尤其是不同的表達方式。
要活出真實的自己,我們必須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看清楚事物的真正輪廓,以及這些輪廓所揭示的本質,我們才能將事物作為鏡子,看到自己的真正模樣。
將別人的看法或想法當成自己的,不能活得真實,因為真正的自己還在封閉之中。服從於教條或規範也不能活得真實,這只是以一個虛假的自己來生活。
跟著感覺走,這個自己是飄忽的。唯有依據自己對世界的理解去行動,從而驗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修正自己的行為。體驗並且總結,培養意識,才能活出真實的自己。因為真正的自己就是那個意識,也可以稱為靈魂。
我們的意識就像大海中的一個浪花,其實就是大海的一份子。雖然我們不應該忽視自己的獨特,但也不應忘記這個事實:我們與其他浪花一樣,都來自海水。牢記這一點,我們就能連結起來,成為一個整體。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