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必須學習和行動,但首先要知道學些甚麼、做些甚麼。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認識自己的欠缺和需要,才能學到有用知識,然後以實踐來檢驗自己是否真正學會。
我們需要以理性帶領感性,因為跟隨自己的感覺來行動,是不可靠的做法。因此,我們需要學習思考方法,讓自己變得更理性。喜歡算計看起來好像很理性,其實還是理性不足,將不能計算的或不應計算的都拿去計算了,所以也要學習將自己變得更理性。一般的欠缺,其實是缺乏合理的行為模式。
年輕時我們都會跟隨感覺走,這是見山是山的階段。感覺自己要做某件事,我們就去做了,然後又可能後悔。漸漸年長,受到的挫折和失敗也漸多。當我們發現自己的感覺很多是錯覺,感性和理性就會有點分裂和衝突,這是見山不是山的階段。經過一番折騰之後,我們終於明白到必須由理性帶領感性,才能真正率性而行,這就到達第三個階段,見山還是山。在這個階段,我們的感官是探子,大腦的理智是統帥,完整的意識開始形成。
這三個階段組成了一個漸進的過程,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成長方式。不完成第一和第二階段,我們也無法到達第三階段。然而,我們可以更快完成前兩個階段。方法是在第一階段更關注感覺,也更快速地撤換,做到真正緊跟自己的感覺。而在第二階段,我們應該接受感覺與理性的矛盾,並從這種矛盾中獲得感悟。
心靈成長主要是意識的成長,所謂覺悟就是意識終於在那一刻足夠多。當我們能夠跟隨意識來行動,就會經常處於一種自信的狀態,從而擺脫大部份的恐懼。
當負面情緒不再如影隨形,那麼正面的情緒想有就會有。這就是一個自由自在的狀態。能處於這種意識主導的狀態,萬事萬物我們都容易得心應手。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