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小孩子離開父母非常危險。因為他們對世界認識不多,對人情世事的運作規律掌握不夠,如果沒有父母從旁協助,他們不能保障自己的生命。長大成為青少年,他們的身體更強壯了,雖然生活上可能仍然需要父母的照顧,但他們的心靈已到了脫離父母的時候。
然而,他們遇到一個難題:父母反對的事情,做了會有罪惡感,不做又有被束縛的感覺。因此,脫離父母意味著不斷與父母抗爭,也意味著內心的衝突。這種抗爭一直持續到脫離父母而獨立生活為止,但內心的衝突,卻可能持續一生。
小時候的體驗,令我們覺得父母十分重要,沒了父母簡直是世界末日。一旦有這種體驗,我們就會把父母內化到自己的心靈,作為永遠的護身符。
藏著這樣的護身符,我們經常會記起父母的教誨,父親說的、母親說的、甚至某個父輩說的話,都會成了終身的指引。還有另一種情形,如果小時候的體驗令我們憎恨父母,那麼凡是父母反對的,我們就要去做。
這兩種情形都沒有真正脫離父母,無論對父母是愛還是恨,都是執著於他們,在思想上受他們的影響和束縛,仍然是一個幼稚的孩子。
執著就是倚賴,受束縛就是不自由。因此,一個倚賴和不自由的人,心理就不可能成熟。然而愛的必要條件是成熟。因為不倚賴,我們才能自主。因為自由,我們才能夠富足,因此能夠去給予。而不成熟則必須受人照顧,他們關注的是如何去獲取。
脫離父母,更意味著我們已經有足夠的意識,有能力保護自己和別人。我們通過父母來到世上,而下一代又通過我們到來,如果我們不脫離父母,就不能培育好下一代,甚至連保護自己的能力也會不足。
把父母還原成普通人,成為我們的熟人或一般朋友,忘記他們以前的聲音與容貌。一個獨立的人會讓人覺得可愛,一個成熟的人會讓人感受到被愛。一個能夠給予愛的人,才能與別人相愛。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