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出生之前,都處於一種相處的狀態,雖然沒有意識,但我們在子宮裡習慣了與母親相處。因此,獨處能力是後天學習而來的,而不是生來就有。離開了母體,我們不但要學習獨處,與母親相處的方式也不一樣,還要學會與其他人相處。
獨處與相處看似有很大差別,但對人來說,其實是同一種的生存狀態,我們面對的都是同一個世界。獨處的時候,我們面對自己和環境,其他人在我們周圍走動。相處的時候客觀的情況也一樣,只是我們的內心會有少許分別。
獨處時我們的內心先關注自己,然後才關注別人,而相處時則反過來。
如果能夠獨處,那麼我們會一直優先關注自己,這個狀態也稱為單獨。如果獨處時優先關注別人,那就可以說沒有能力獨處,或稱為寂寞。在寂寞中獨處是一種虛假的獨處,因為這時候的內心是不安的,總是牽掛著別人。
如果能夠相處,我們會一直優先關注別人,這是一種守望。相處時如果優先關注自己,就是一種假相處,或稱為孤獨。孤獨者的內心也是不安的。
內心的不安,是需求與現實衝突而引起的。現實是空間裡只有一個人,寂寞感令人想去到別人的身邊。或者現實是空間裡不只有一個人,孤獨感卻令人想逃離別人。從這種不安可以看到,寂寞者或孤獨者,都是不能獨處或相處的人。如果能夠獨處,他不會來到別人身邊,而如果能夠相處,他也不會想逃離別人。
相處比獨處更困難,因為了解別人的需要,我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要學會相處,我們要從獨處開始。
獨處是專注於自己,也就是專注一些與自己密切相關的事物,包括關注自己的身體和感受,以及思維與情緒的狀態。學會了獨處的專注,到相處時我們就能應用。相處是專注於別人以及有關的事物,這些事物必然包括我們自己。
所以相處是一種更高級的狀態,能讓人連結起來,也不會忽略每個人的需要。不過,如果我們未學會獨處,真正的相處就不可能。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