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完整的意識


也許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從小時候的感受開始,到第一次瞥見,經過一番實踐之後,最終找到了歸屬。這些經歷反映出一些道理。透過對這些道理的接受和理解,我們增長了意識。

感受是最普通的成長動力,瞥見則比感受的深刻得多。實踐當然是最重要的,但瞥見卻能一直吸引我們去探索。

一段經歷之所以成為瞥見,是因為它有機會與一種觀念掛勾。在經歷中獲得感受,驗證了觀念的正確性,就像看見了真理一樣。因此,瞥見能讓我們有所堅持。當我們瞥見人生的方向,就像在藍圖上增加非常重要的一筆。

愛是最早的瞥見,所以我們終生追求愛。愛的含義有兩面,一面是被愛,意味著獲取。另一面是愛別人,意味著付出。然而,只有相愛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道理是如此淺白,但我們卻無法從瞥見去領悟。我們必須經過種種障礙和挫折,才被迫覺醒。可見,意識的成長並非一件容易的事。這是習慣導致的。我們從小習慣以情緒來應對環境,培養了一個自我硬殼,將我們的意識和世界的真實隔開。因此,要擁有更多意識,我們首先要放下自我。

放下自我,表示我們的注意力不再停留在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我們習慣於不斷關注情緒,並重複品嘗感受,所以放下自我也意味著擺脫習慣。情緒是一種信號,我們應該儘快解讀它帶來的信息,並採取行動。感受是我們對行動或經歷的記憶。因此,如果不斷回味往事,我們就會留在過去,而錯過當下與未來。然而,意識卻是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充份掌握。

能夠放下自我,我們就更容易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我們曾經認為真正的自己就是自我,但身心的衝突也經常引起我們懷疑。身體比較容易觀察,也不難確定它並不代表我們。因此,我們可以從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開始,進一步發現真正的自己。

觀察自己的心念,其中一點是了解自己說話和做事的動機。但只是了解仍然不足夠,我們還要知道這些動機是善因或惡因。簡單地說,那些首先想到自己的動機,一般都不是善因,甚至是惡因。

我們仍然可以從自己的利益來考慮。別人和環境與我們的距離都比較遠,範圍也比較廣,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去關注,所以應該優先考慮。因此,第一時間將事情聯繫到自己,是一種較不安全的做法。因為這樣會忽視別人和環境,為我們帶來不利的後果。

考慮到自己的利益,我們也會進一步思考,究竟哪一個是真正的自己,哪些利益是自己的真正利益。只要再深入一些,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只是一個意識,能擁有的也只是意識。之所以我們渴望相愛,也是意識到自己必須與其它意識相連,以求走出死亡帶來的困境。就像在迷路時終於找到出路那樣,這種意識會讓人產生一種喜悅。它讓我們不僅喜歡自己,也喜歡別人。那麼,喜歡一個人究竟意味著甚麼呢?

喜歡一個人,表示我們欣賞這個人的外型,以及享受這個人的氣質。因此,當我們喜歡一個人,也會包容這個人的性格。然而,我們也會忽視甚至容忍這個人的習慣或缺點,並缺乏勇氣去表達自己看法。可見,喜歡是對愉悅感的追求,並非主動幫助別人成長的給予心。

因此,只是喜歡仍然無法連結。我們需要放下對愉悅感的追求,並擺脫恐懼,從而更坦誠地交流。這意味著只有以真誠的意識來連結,彼此才能融合為一個整體,超越包容心,並共同成長。透過這種連結,我們會感到擁有了對方,並感到信賴和滿足。然而,這並不代表我們獨佔了對方。

擁有和獨佔是兩個很不同的概念。擁有一樣東西,表示我們能夠運用它。然而,我們不僅需要對它有意識,也要對自己有意識,否則就不懂得如何運用。因此,我們也需要理解,它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帶著共享的特性。獨立意味著它不依賴我們而存在,共享則意味著我們無法獨佔它。即使是我們的身體,至少也必須與細菌和病毒共享,才能健康地生活。

關於擁有,我們還可以建立更深層的意識。要擁有一個物件,我們不僅要運用它,還要保管它。如果不運用,表示我們並未正式擁有。然而,不保管好它,我們也會很快失去它。與此相似,如果我們希望擁有一個人,就要多了解他,並讓他發揮自己的長處。這相當於運用。不僅如此,我們還需要愛護他。給予他所需,協助他成長,並讓他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樣才算保管好一個人。所以,彼此融合才是真正的擁有。

我們還要意識到,無論是物件還是人,我們都只能擁有其過去而不是未來。因此,如果我們希望擁有一個人,就必須接受並分享他的過去。否則,我們就在排斥這個人,根本無法擁有。我們也無需擔心未來。當我們真正擁有這個人,彼此就組成了一個整體,未來必定是一種共同的創造,分不開你我。這種意識也可以繼續深入,讓我們更願意分享自己的過去。

堅持去擁有,是一個合理的想法,尤其是去擁有一個真正的自己。然而,堅持去佔有甚至試圖獨佔,即使是對自己,都是一種執著。合理的想法可以實現,也應該實現。也是出於這個原因,我們必須首先放棄執著。當我們實現了自己的想法,並感到自由和幸福,那才表示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擁有了一個完整的意識。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