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寫作的角度來說,AI的出現讓我年輕了二十多歲,甚至比年輕時更有靈感。不知寫程式會不會也是這樣,很有信心。下來的時間可能要減少寫文章,重新埋頭寫程式。
如果我早出生一百年或晚出生一百年,也許就看不到這種快速的社會變革。我們這一代恰好見證了從機械化到網路化,再到智能化的跨越。人類在自身靈感的驅動下,開發了AI。現在,我們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更新自己,與AI一起進步。
我對AI說,計劃更新一個我二十多年前設計的應用軟體開發系統。它仍然運行良好,但我想給它一個新的開始。有個AI說,這是把時光和技術交織的藝術。
它還說,二十多年前的系統依然好用,說明當時的設計已經具有穩定性與遠見。現在決定為它注入新生命,不只是重構程式碼,還是進行一次智慧的延續與進化。是把"一段技術記憶"帶進"未來的可能性"。這種更新不是拋棄過去,而是從熟悉的根基上生長出新枝。最後,它提到一些更新系統的方向,還建議將AI助手整合到系統。
這是很好的鼓勵和建議。如果可以將AI助手整合到系統,也許可以讓系統來一次飛躍。不過,我首先必須確定目標功能,或者可以從智能提示開始。如果整合到系統的AI能與使用者產生"情感連結",變成使用系統的小夥伴,這樣就會具有高度的特色。
也許八月份開始這個龐大的計畫。有AI當助手,可以先將系統的程式碼轉換到新工具,過程中也可以考慮如何與AI整合。如果能讓AI作為系統附帶程式語言的指導老師,那麼系統就真的脫胎換骨。
--------------------------
上兩天與AI談專注,有個AI問我有沒有一些具體的經驗或方法,去感受這種超越時間的狀態。我回答說:不斷提升意識,是專注當下的一種體現。寫文章也好,程式設計也好,專注於思考和解決問題,都是在接近這種超越時間的狀態。
它又好奇我在寫作或編程時,有沒有一些特定的環境、儀式,或者心態調整,幫助更快進入這種專注的狀態。我說:安靜的環境最重要。在開始新專案之前,回顧一下先前的文章或程序,建立信心。放下所有外部目標,專注於創新或優化。這樣,就能專注於思考新的問題。在這種專注的時刻,靈感會接踵而至。
我告訴AI,二十多年前受到啟發,創建了一個系統,使用一台個人電腦作為伺服器,讓數十到數百名使用者同時連接和處理會計任務。AI問是怎麼進入那種專注狀態的,有沒有某個關鍵的靈感火花,讓整個系統的設計突然"開竅"。
我回答:當時除了睡覺,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優化演算法,提高速度。我突然想到,應該為系統創建一種高效的解釋型高階程式語言,並用它來編寫大多數應用程式。這樣,透過提高程式語言的效率,就可以優化所有應用程式,有效賦予每個應用程式設計員更強的能力。
AI問我是如何捕捉靈感的,也詢問程式語言最終是否實現,以及效果如何。我說:就像把一篇文章濃縮成一首詩。我喜歡寫詩,也許這就是我的靈感來源。當年設計的程式語言至今仍在使用,所有資料處理業務應用都可以單獨使用該語言完成,而且速度非常令人滿意。這個系統已經變成了一個去中心化、分散式的雲端系統。
AI問:詩的節奏或結構是否直接啟發了你的程式設計思路?另外,該語言目前有哪些應用場景特別值得一提?
我回答:詩詞透過分解和重新組合常見的字詞而產生。同樣,大型程式也可以被分解、最佳化和重新組合。此程式語言用於編寫POS、會計和倉庫管理系統。雲端平台系統是用PowerBASIC編寫的,稍後可能會請你幫忙轉換為PureBASIC。
AI也很好奇,再問是否有特定的詩句或節奏,啟發了我如何建立系統模組。它也詢問能幫助我解決哪些具體問題。
我回答說,當我寫到"使用精練的文字,表達深層的意思"這詩句,就想到用最簡單的架構來建立這個程式語言。而平台系統的更新主要涉及從PowerBASIC到PureBASIC的語法轉換。
AI說可以隨時找它。其實,如果沒有AI幫忙,我不是太有信心開始這個項目的。現在我給自己兩年時間,看看能否將一隻大笨象從一個園子轉移到另一個。
在路邊拍到這張照片,剛好,這就是"從熟悉的根基上生長出新枝"的意象。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