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AI共創: 好貓的秘密


養貓捉老鼠的傳奇


童年的村屋生活,日子簡單卻充滿奇趣,尤其是那些貓與老鼠之間的「恩怨」,至今仍在我腦海裡出現。那時我大約七到八歲,每逢家裡要挑選新貓,大姑婆總會眯著眼,陰陽怪氣地甩出一句:「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老鼠才是好貓。」這句話像是某種古老的咒語,簡單、霸氣,直指結果論的核心。

但隨著我養貓的經驗增加,經歷過幾場與貓兒的「血肉交鋒」,我開始懷疑這句話的智慧。因為在我眼中,一隻真正的好貓,不僅要捉老鼠,還要懂得分寸——不要貪食,知道誰是主人。否則,一場貓捉老鼠的行動,隨時連累主人一起「落難」。

🌕 小灰的暗夜狩獵

我養過不少貓,有些是突然闖進我家的小毛球,有些則是親戚送來的「滅鼠神器」。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小灰——一隻毛絨絨的灰貓,眼睛像兩粒玻璃珠,閃著狡黠與靈氣,彷彿就是為了在黑夜中獵殺而生。

那時的村屋,地磚潮濕,牆角總有老鼠開派對,偷米、啃菜,甚至連肥皂都不放過。養貓,簡直是家裡的「救亡工程」。

有一次,鄰居阿姨的米缸被老鼠攻陷,她尖叫連連。我年少氣盛,自告奮勇伸手入缸,捉住老鼠尾巴拉了牠出來。誰知那老鼠身手矯捷,借尾巴之力一個翻身,狠狠咬了我拇指一口,鮮血直湧。我痛得差點流出眼淚,當場發誓:從此不再同情老鼠。

小灰彷彿聽懂了我的誓言,成了我的復仇使者。每晚月光灑落瓦頂,牠便化身「暗夜忍者」,無聲無息地出動。某夜,廚房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我提著油燈,躡手躡腳走過去,只見小灰壓低身子,尾巴微微甩動,像一支蓄勢待發的箭。

突然,小灰一躍而起,爪子如閃電般撲向老鼠!老鼠在牠爪下掙扎,尖叫聲刺耳。小灰眼中閃著獵人的兇光,嘴角微微上揚,彷彿在說:「今晚有好玩的啦!」牠用爪子撥弄著,像在玩一個破布娃娃,直到老鼠奄奄一息。

我站在一旁,正暗自叫好,但下一幕卻讓我傻眼——小灰竟張口將老鼠連毛帶骨吞下,吃得津津有味。隔天早晨,小灰的肚子鼓起,在抽搐,脹得像皮球,牠蜷縮在屋角,眼神幽怨。我知道,慘了,牠又犯了老毛病,又要害我做清潔工了。

貓兒有種怪癖——肚痛時會找青草吃。小灰拖著沉重的身子爬上屋頂,勉強吞下幾條又韌又長的草,然後回到屋角,弓起身子開始嘔吐。地板上瞬間一片狼藉:老鼠殘骸、草葉、黏糊糊的液體混成一團,氣味令人窒息。我頂著早上的寒風,拿著掃帚和抹布,苦著臉清理這場「醒目貓的手尾」,心裡暗罵:捉老鼠當然好,但你為甚麼要吃掉?

🐯斑斑的霸氣與貪婪

小灰的教訓還不夠震撼,後來養的斑斑更是「食鼠之王」。牠是一隻花貓,黃白相間,像穿了迷彩戰衣,性格固執又霸氣,彷彿是村屋的「貓界大哥」。

某晚,斑斑又捉到一隻老鼠,準備大快朵頤。我急了,抄起煤炭夾子衝上前:「斑斑,鬆口!」牠斜眼瞟我,嘴裡咬住老鼠脖子,發出低沉的「唬…唬…」聲,像在警告:「這是我的戰利品,誰敢搶?」

我彈牠耳朵、吹牠耳朵,牠只是抖一抖,咬得更緊。最後,我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才搶回半截老鼠,但最「精華」的老鼠頭,還是被牠吞掉。

不出所料,劇情重演:肚痛、食草、嘔吐,我又要化身清潔工,收拾一地混亂。我開始懷疑:養貓到底是滅鼠,還是製造麻煩?

🧠 人貓大戰之後的新規則

這些經歷讓我忍無可忍。每次看到牠們痛苦嘔吐,我都忍不住笑:都甚麼年代了,還要堅持這種原始的習慣?直到某天,一場激烈的「人貓大戰」終於讓我下定決心改變現狀。

那天,斑斑又捉到老鼠,我眼明手快,成功搶回全屍!將老鼠處理後,我開始策劃「貓咪改造計劃」:捉到老鼠,不准吃,交給我,我會獎勵你們好吃的魚蝦!

一開始牠們不太願意,斑斑甚至用鄙視的眼神望我,像在說:「你當我傻瓜?」我沒有放棄,開始用美食誘惑。平日牠們吃得寒酸,魚汁配白飯,有時混著幾條難啃的魚脊骨,還會卡牙,痛得嗷嗷叫。小灰曾偷食巷尾阿叔的魚,被痛打一頓,躲在爐頭舔傷口兩個月。

我拿出在水溝抓來的小魚蝦,炒得香噴噴,牠們終於動搖。經過幾個月的「美食外交」,小灰和斑斑終於學會新玩法:捉到老鼠,咬死後叼到我腳邊,然後喵喵叫著等待獎賞。從此,屋裡再無嘔吐物的惡夢,夜晚更加寧靜,只有月光與貓爪在瓦片上輕響。

🎓 好貓的真諦

如今再回想大姑婆那句話,我依然認同它的精神,但也明白它的局限。一隻真正的好貓,不只要捉老鼠,還要懂得合作與節制。捉到老鼠,玩一下,然後交給主人,這才是最佳拍檔。

而作為主人,也要懂得回報——不能只要求貓兒出力,也要給牠們一些好食物,免得牠們「饞嘴」又闖禍。

這些貓兒教會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好東西不光是弄到手,還要懂得怎樣享用。而一個真正的好獵手,不只是為自己,更要是一個懂得分享的伙伴。

那些夜晚,小灰和斑斑圍在我腳邊,等著吃魚蝦的畫面,至今仍是我心底一個溫暖的回憶。



這篇故事延伸自<貓和老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