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不應該品嘗情緒?


有些人進入公廁會不由自主地吐口水或作嘔,這揭示了一個心理陷阱。公廁的氣味讓人感到骯髒,引起緊張,唾液增加。這些人暫時拒絕呑咽,因此只能吐出。

這個例子在提醒我們,應該解讀情緒,而不應品嘗情緒,避免引起過激反應和行為。品嘗對髒物的厭惡感,最後會讓我們感覺像吃了髒物一樣。

有不少心理反應源於品嘗情緒,甚至畏高也是如此。品嘗情緒也會讓我們更強調自己的感受,變得更加自我中心。

我們先天對外界有一種敏感,但分辨率不高。情緒智慧重點在於培養分辨率,以能精確地解讀情緒帶來的訊息。

解讀情緒,也是一個很好的思維訓練及大腦保健方法。能夠這樣,情緒就不會造成困擾,更能帶來真實的感受和覺悟。

我們應盡量不對心理模式貼上標籤,因為將其固化不利於改變。培養同理心,嘗試理解別人為何反應不一樣,我們更容易擺脫品嘗情緒的習慣,為生命作出更有利的選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