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選擇可不選擇


人類所受的束縛體現在意識的束縛,這是環境壓力造成的。情緒、習慣、身體、社會、地球,這些都是束縛意識的外在事物。我們必須在這些事物中作出無數的選擇,所以不自由。

由此可見,自由不是有無數選擇,而是不必選擇。然而,這種"無需選擇"是主動的,並不是源於無可選擇,而是源於意識的澄明,我們在當下為未來的自由,作出了一種最明智的選擇。

當環境比較確定,我們能在確定的選項中挑選。提高預測未來的準確度,就能為未來做好準備。當我們能更準確地預測未來,就能減輕未來的選擇壓力,甚至不必再次選擇。這就提高了未來的自由度。

然而,真正的自由體現在面對未知的開放心態。面對不確定,我們無法選擇,因此也無需選擇。當探索未知領域,我們需要準備好這種無需選擇的意識,勇敢地隨機應變。準備好面對任何情況,就能減少對未知的焦慮和恐懼。

自由與幸福同樣。當我們真正理解幸福,就更容易感受幸福;真正理解了自由,意識就開始自由。自由也與完美一樣。有缺陷才是真正的完美;可選擇可不選擇才是真正的自由。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