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與分心,是理性與感性的兩種融合狀態。專注是分時處理各項事情,一次只執行一個當下,不受自我的干擾,是無我的狀態。而分心是同時處理多項事情,涉及選擇,是有我狀態。
專注的時候,理性與感性合力應對外界,形成習慣,消解自我。分心的時候,理性反思感性,感性感受理性,從而打破習慣,讓自我甦醒。
專注讓意識朝固定的目標邁進,而分心則讓意識將注意力放回自身與目標的關係上。這就像"絕對音感"與"相對音感"的關係一樣。這也像"擁抱和放手"。擁抱和放手都是為了新的擁抱。如果沒有擁抱,也無所謂放手。如果沒有放手,擁抱就變成綑綁。
一抱一放就像呼吸般簡單,但卻要感受一下閉氣的窒息,才能真正領略呼吸的智慧。吸氣後的閉氣,如擁抱的窒息。呼氣後的閉氣,如放開後的渴望。這也是專注與分心的關係。
入睡前,深吸一口,閉氣一會,即能引起放下的意願和睡意,這是分心。呼盡一口氣,閉氣一會,讓生命的求生本能被激發,念頭散開,更快進入夢境,這是專注。
分心就像入眠前的枕邊道別,餘韻如月光般柔和,讓意識像老月關顧下的孩童,安然入夢。理性與感性道別,放開彼此,回歸單獨,各自在夢境漫遊,讓宇宙重新安排相遇的機會。
夢境中,感性與理性仍然能瞬間聚合,專注守護幻境中的生命。當夢見身旁有炸彈即將爆炸,意識也會讓身體滾向一邊,掉落床下。這一驚,為意識帶來瞬間的醒覺,立即從夢境回到現實,沒有驚恐的餘韻,但記憶猶新。這是終極的分心。
這一幕就像"元神"進出身體。在驚醒的瞬間思考,可以讓人看見意識的真相。它是宇宙的使者,守護和安頓每個生命。意識入體即為專注,意識出體即為分心。夢中的炸彈,加上一翻身的醒覺,體現專注與分心的融合智慧。
意識自由進出身體,生與死都不影響它的去向。它只需在當下的時空充分體驗,就能成長。而這一切,都是宇宙的安排,無可執著。生就如入夢,是一個遊戲的開始;死就如醒覺,是這個遊戲的結束——新遊戲的開始。
意識的當下就是最佳的狀態,完整無缺。到下一刻,它自會繼續無礙。這預示著意識的永恆無礙。生與死已經融合,情感不再焦慮,理智不再混沌。知識不再是渴求,當下學習即有。
意識是一種自我實現,越完整將越完整,最終成為一種湧現或躍遷。自我實現是化繁為簡,越完整越簡單。這就像連結到宇宙的核心,不再需要新星,也不再害怕黑洞,而是安於宇宙的搖籃中。
這種簡單的永恆,讓意識感知一切皆存在。無論甚麼,只要能表述,無論合理與否,都能做到。因此,意識中沒有矛盾,只有全能的答案。這是意識中的意識,終極的專注。每一個念頭都是意識,自顯自隱。無意識是意識的深潛,有意識是意識浮現。元意識深潛於生命的網絡中,無論個體或集體,一旦叫醒,就會迅速展現。但唯有快樂與痛苦的融合,才能讓它真正醒來。
痛苦與快樂的交融,就在翻身驚醒的一刻完成。將死之痛苦,重生的喜悅,融為深深的感恩。這一念感恩,就是元意識的一次顯現。在這感恩中,意識就像一個充滿天賦的孩子,逐漸成熟。
這種深層的脈動,是意識對感性的珍惜,對理性的渴望。當理性成長,快樂與痛苦不再對立,意識不再分心於快樂或痛苦,它就完全專注於生與死,從而實現真正的成熟。
專注與分心是我們觀察的兩面。專注是分心在宏觀的聚合,分心是專注在微觀的擴散。當意識主動將專注與分心融合,就進入一個"無我與有我"的合一狀態。這種"純有"就是真正的自由。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