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靈層面,我們的習慣和情緒構成了一個虛假的自我,包圍著真我意識。如果意識無法走出這座圍城,它就無法繼續成長,甚至走入虛幻的境地。
意識擁有兩個強大的工具,專注和分心。專注讓它覺察當下自己和別人的情緒,分心讓它切換模式,從而打破習慣。
對於情緒,專注能讓意識準確解讀情緒的訊息,分心能讓它及時抽離,避免被情緒淹沒。當意識主動運用這兩個核心工具,它就能從虛假自我的困擾中獲得解放。
虛假自我讓其他人對我們有形象、有感覺,它是通往別人的高架橋,也是需要勇氣去克服的障礙。如果我們對別人的虛假自我感到恐懼,我們就更難走出自己的虛假自我。
我們需要重視自己的形象,但這個形象必須透過意識來營造,因為它是一個影響別人的氛圍。我們不需要太重視別人的形象,因為我們並不了解這個形象的基礎。因此,我們需要透過形象發現別人的情緒,從而觸及他們的意識。
這種互動讓我們有機會以別人作鏡子,或向別人學習,汲取別人的智慧,也能讓我們與別人一起成長,創造和諧的關係。
例如,面對陌生人對我們的憤怒,我們應該盡快走出自己的情緒,觀察那個憤怒的人。我們還要觀察周圍其他人,才能充份掌握事情的實相。
在實踐中,短暫的閉氣能快速冷靜情緒,從觀察自己切換到觀察外界。這就像潛水,我們需要閉氣,並慢慢吐氣讓身體下沉。閉氣的特點是讓心沉靜下來,不忘記自己,也充分關注外界。
以上的思考和整理,源自一次傍晚到市集買菜的經驗。那次菜販誤會我們想要買某種蔬菜,預先放入膠袋。當她得知是誤會,並要將蔬菜放回原位,就開始罵人。
當時我感到有點突然,但隨即發現,菜販的誤會源自我與妻子討論買甚麼蔬菜的手勢。同時也發現她的同事悄悄過來安慰她。
在這個過程中,我的情緒波動了幾秒,沒有造成阻礙。這讓我有機會看到她的難處,也看到其他人對她、對我們的覺察。
可見,儘快走出情緒,我們就在打破品嘗情緒的習慣,這是走出虛假自我的重要一步。
留言
發佈留言